巨塊型肝癌!轉化治療+微創手術解難題
所屬分類:[醫院新聞]
來源: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
更新時間:2022-11-18
|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一名巨塊型肝癌患者,經多學科聯合轉化治療后,腫瘤顯著縮小。隨后,我院肝膽胰外科成功為該患者實施微創根治性手術治療,有效延續了患者生命。 41歲的黃女士,今年5月份因“反復上腹部不適3月余”來到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就診,收治于胃腸外科。入院后查:甲胎蛋白>1210ng/ml,普美顯增強磁共振檢查示“肝左葉多發腫塊并融合,最大約11.3×9.4cm,考慮巨塊型肝癌并周圍子灶可能”。 多方專家齊會診 轉化治療解難題 針對黃女士的情況,醫院胃腸外科莊業忠主任、介入科莊學龍主任及肝膽胰外科古松鋼主任經過多學科聯合討論認為:患者腫瘤巨大,周圍多發子灶并部分突向腹腔內,屬于中晚期,直接行手術切除風險高,且術后預計效果不佳,復發轉移風險較高。遂決定先行轉化治療以使腫瘤縮小或降期,再尋求手術切除機會以獲得更好的預后。經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黃女士先后行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侖伐替尼 +阿替麗珠單抗)4個療程,3次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和1次肝動脈灌注化療(HAIC)。 經過轉化治療后,腫瘤明顯縮小 (圖1為轉化治療前,圖2為轉化治療后) 經過5個月的轉化治療后,黃女士的腫瘤明顯縮小,復查MRI示“肝左葉多發腫塊及結節,并融合呈團塊灶,大小約8×7cm”。 微創手術顯優勢 術后四天即出院 考慮手術時機已經成熟,古松鋼主任團隊為黃女士實施了熒光腹腔鏡下左半肝切除+膽囊切除術,術中聯合使用B超定位及吲哚菁綠熒光顯像系統,行解剖性左半肝切除。 在麻醉科徐翔主任和手術室護理團隊的保駕護航下,手術順利實施,手術時間2小時余,術中出血約50ml?;颊咝g后恢復良好,無肝功能受損、出血、膽漏等并發癥發生,術后第4天即出院。 手術切除腫瘤 術后病理示:左半肝肝細胞癌綜合治療后,僅局部一小灶肝細胞癌(低分化)殘留,余均呈壞死狀,未見明顯脈管神經侵犯。術后1月復查甲胎蛋白已降至接近正常。 肝癌的轉化治療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致死性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2位。肝癌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癥狀,患者確診時多在中晚期,被認為已失去行根治性手術治療的機會。肝癌初診患者的手術占比僅為20%~30% 。 近些年來,肝癌的非手術治療:系統性的藥物治療(如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局部治療(TACE、HAIC和放射治療)等取得顯著進展。 轉化治療的概念被提出并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列為不可切除肝癌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轉化治療是指將不可切除肝癌轉化為可切除肝癌,然后切除腫瘤。 目前,肝癌的不可切除一方面指的是外科學上的不可切除,包括患者全身情況不能承受手術創傷、肝功能無法耐受切肝、切除腫瘤后殘余肝體積不足等。另一方面是指腫瘤學上的不可切除,即切除后不能獲得比非手術治療更好的療效。 肝癌獲得縮小或降期后的切除已經成為肝癌病人獲得根治和長期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寡苌伤幬?、或靶向治療藥物聯合免疫治療是不可切除或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TACE、HAIC在肝癌的轉化治療中的作用也獲得不少認可。 經過轉化后行手術治療的肝癌患者,其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50%~60%,與早期肝癌切除后的生存率相當。因此,將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通過轉化治療降期為可切除是提高肝癌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 (肝膽胰外科) |